悠悠大別山,醉美映山紅。四月中旬,正是映山紅最美的時候,工程一部全體人員來到安徽岳西大別山團建,選擇岳西大別山,一是大別山在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情結,走進大別山,看看大別山;二是工程一部安徽業務在岳西大別山里有業務開展,讓在江蘇大平原工作的同事了解一下安徽同事在崇山峻嶺里的工作環境。
為了欣賞沿途風景,大家決定乘大巴前行。周五中午12點,大巴從公司出發,經過蕪湖,高速路兩側山上一座座輸電塔一晃而過,安徽地區負責人張偉指著鐵塔說,這一條線路是今年江蘇興光跟蹤的安徽蕪湖1000千伏變電站---蕪湖--銅陵500千伏線路,線路基本都在皖南的山區,每天都要爬山去塔基看現場,復核工程量,強度非平原地區可比。
途經銅陵永泉憶江南溫泉小鎮,眾人下來欣賞皖南特色的江南風情。進入景區,天實時下起了小雨,在雨中游玩皖南特色的江南小鎮,頗有一番風味。進入景區,竟如同進入了陶淵明描寫的世外桃源:綠樹掩映,碧水環繞;青磚黛瓦亭臺樓閣,花香陣陣,溪水潺潺。憶江南有12景,但聽名稱就頗有趣味:檀愛抱石、楓林唱晚、亂石聽濤、七星采樵、天書問道、竹海無憂、涵波望江、送子觀音等等;是不是和印象中的詩意浪漫的江南很相符。
我們迎著小雨,穿過青磚小瓦明清江南民居風格的街區,抵住沿街美食的誘惑,來到景區第一個景點——楓林唱晚,坐在亭里,看著雨霧蒙蒙的竹林松海,聞著陣陣杜鵑花香,真人間仙境也。
雨慢慢的下大了,滴在青石板上,打在竹葉上,聽進耳里,竟有一種委婉的久違的舒適感。這就是城市人向往的慢生活吧。團隊里大部分人決定在亭里享受雨中慢生活,不愿再去欣賞其他美景,部分精力充沛的同事繼續雨中登山,去追求更高的瀟灑了。
經過小憩,一路輕松的到達岳西晚餐的農家餐館,品嘗大別山特色的佳肴。
嶺上開遍映山紅,最美春光在天峽。第二天上午,團建的目標是徒步攀爬天峽峽谷,賞百米飛天漂布,看千米花海長廊。天峽風景區位于神秘的北緯30°上,古老的大別山腹地,長江、淮河的分水嶺的南坡。天峽峽谷全長約約10km,垂直高度近千米,最窄處不足10米。進入峽谷,兩岸林木茂盛,鳥語花香,空氣新鮮,我們在這個天然氧吧盡情的呼吸,心曠神怡。我們乘電滑道來到玻璃天橋,站在橋上往下看,還需要一點膽量,橋下樹木蔥蔥、流水潺潺,美景盡收眼底。走過天橋,來到玻璃滑道,好多人都是第一次坐滑道,套上用帆布縫制的厚坐墊,沿著彎彎曲曲的滑道向山下滑去,身體隨著滑道的彎曲變化,而不停地變換著各種姿勢,或急或慢就像騎上了一匹脫僵奔騰的野馬,在娛樂中獲得新奇、刺激和放松,是我們這些長期坐辦公室上班的人無法體驗到全新感受。
享受過滑道一滑千米的速度后,真正的考驗體力和耐力的時候到了,向600米高的通天瀑布進發,剛開始大家有說有笑,邊看風景,邊攀爬臺階,一個個顯得輕松自在,隨著數百臺階攀爬下來,一個個再也無心賞景了,沿線遇到幾個瀑布,看上去都頗為壯觀,認為到頂了,可以松口氣,導游卻在后面講,前面還有200米,最美的風景在高處,加油啊。大家小憩,繼續攀爬,一個個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但沒有一個抱怨、沒有一個掉隊,相互打氣鼓勁,100米、50米……終于看到氣勢磅礴的通天瀑布了,九瀑之首的通天瀑布長有106米,懸挑崖壁,從下仰看,猶如天降,一瀑三疊,奔騰直下,空谷雷鳴,百鳥不驚,傾宇罕見。通天瀑布傳說是七仙女下凡到人間的通道。難怪七仙女下凡后,要留在人間,不愿意回去,一方面是人間美景和真情留住她,也可能是返回攀爬艱苦困住了她。
站在天峽高處,看著眼前的飛天瀑布,呼吸著富含負氧的空氣,想著天仙配美好的故事,一路攀爬的疲憊,一切世俗的煩惱,都一掃而光。
從另一側道路下山,來到天峽觀景平臺,平臺上一塊巨石,上面刻著天峽兩個大字,海拔666米。大家在此拍照留念。站在平臺向西北看去,延續幾千米火紅火紅的映山紅在青山綠樹之間云蒸霞蔚,一團團一簇簇,開得那么熱烈,那么絢麗。杜鵑花為什么開的這么紅,是岳西縣這個烈士縣的烈士鮮血染紅的。這紅色,是萬千紅軍烈士的鮮血;這紅色,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號角;這紅色,是中華兒女永不倒下的鮮艷旗幟。
午餐后,繼續向岳西縣的最高峰--妙道山主峰進發。大巴在盤山公路上奔馳,不時看到鐵塔閃過,張偉指著鐵塔說,岳西縣全境都在大別山里,這里八山一水半田半路,岳西縣80%的大山,他和同事都進去過,山上的鐵塔都到過,這里水資源比較豐富,在山里都建有小電站,安徽電力公司委托我們審核電站和輸電線路業務,我們都必須每一個電站、每一條線路都要復核到。大家為興光的業務如此之廣,感到振奮,同時也為張偉團隊的工作艱辛感到佩服。
大巴開到1100米的高處,來到路邊的云頂人家,經過上午高強度的攀爬,部分人員決定放棄下午主峰的攀爬。大家經過商量,決定兵分三路。一路有郝仁義、張偉、陳汝良、任建國型男組成F4團隊,繼續進發攀爬主峰;二路有孫彩榮帶四位女同事和高山茶園主一起去采茶,體驗高山采茶的樂趣;其他人留在云頂人家打牌休息,品味高山茶。
F4型男團隊經過2個小時的攀爬,蹬上了岳西境內的大別山最高峰-1460米的獅子峰。山高人為峰,一覽眾山小,看遠處層層疊疊的山頭,均在腳下,心中自然一番感慨。
采茶團隊經過一個小時的勞作,結束了采茶任務,一個個感到比上午爬山還累,知道干什么都不容易,但看到自己在1100米高親手采的茶葉,將來回想起來,也是一個談資。
打牌摜蛋的同事最輕松,感覺時間過得太快,還沒有比出輸贏就結束了。
團建的第三天,來到大別山的東南麓潛山市天柱山下的山谷流泉。潛山,古時的皖國,現安徽簡稱的由來,這里是黃梅戲天仙配的故鄉,三國大喬、二喬的生長地、《孔雀東南飛》故事的發生地。上學時讀孔雀東南飛,一直不知道孔雀為什么往東南飛而不是往西北飛,現在知道原來不單單是東南富裕,還有西北大別山擋住了飛不過去。
山谷流泉,天柱山麓泉水不斷涌動,成就了頗有靈性的一條小溪,走進山谷之中,溪水潺潺,茂密的叢林中摩崖石刻若隱若現,掩映其中。在這條長近1000米的山谷溪流之中,保存有自唐代以來1200余年間的摩崖石刻300余方,是珍藏在山水之間的“歷史博物館”。其中又以宋王安石、黃庭堅、蘇東坡石刻為代表。黃庭堅的“司命無心播物,祖師有記傳衣。白云橫而不度,高鳥倦而猶飛?!痹茩M不度,鳥倦猶飛,不正是我們工程人的真實寫照嗎,再苦再累,任務來了,還是一往無前、毫無怨言的執行。
春光和煦,春風徐徐,鳥語花香,泉水清清,在這樣的春天,適合我們放慢腳步,找一塊溪邊大石,坐下來,泡一杯清茶,擺一架古箏,彈一曲山高水長,來一個人和自然的融合。
三天的游學玩團建,緊湊而悠閑,既享受了皖南的江南風情,又領略了大別山的風貌,鍛煉了體魄,凈化了心身,同時了解了安徽同事工作環境的艱辛,是一場物有所值的活動。